字体:    护眼关灯

第32章 (第2页)

第32章

他不动我,却讲我。

他不封我,却逼得我无退路。

他望向堂外空空的廊道,寒风入帘,衣角微颤。

连皇上都不驳他,说明什么

郑广低声:说明陛下在看。

他看你接下来,是主动出局,还是反咬一口。

刘旦眼神微动,低声冷笑:

主动我若现在认输,就是承认我想借兵。

可若不认——

他盯着案上空白的策纸,忽而坐下:

你说我不会讲策

我就写一封,送进御前,看他杨洪怎么接!

五日后,皇宫中书台收到两封奏议。

一封署名东宫,一封署名三皇子府议事堂。

两封皆为《皇子兵权论》。

前者文约意远,后者词锋凌厉。

杨洪望着两份纸卷,轻声吐气:

他终于出手了。

他起身看向刘据:

殿下,接下来,不是我讲,是您——得站出来。

讲不是谁能调兵,而是谁能担兵。

这场战——您亲自来打。

刘据握紧那份纸,第一次没有躲避,而是坚定地应道:

好。

这一仗,我来。

杨洪望着刘据沉下的眉眼,一时间竟有些怔住。

这不是他第一次让太子站出来,却是第一次,刘据没有犹豫。

没有问风险,没有顾忌得失,只是一句我来。

这一刻,杨洪忽然觉得——自己的所有谋划、退让、布局,似乎终于找到了可以托付的主人。

殿下。他低声唤道,接下来,您不能只是回应。

您要先发声。

不是被动回应杨洪的策案,也不是与三皇子争口舌之利,而是——给天下一个答案。

刘据点头:我明白。

他将那份《皇子兵权论》重新摊开在案上,端正坐姿,缓缓提笔,在落款之前写下六个字:

太子刘据亲阅。

杨洪看着这六个字,终于微微一笑。

好。

这一场,不再是我与三皇子的较量。

是太子——与未来的较量。

窗外雪势渐弱,阳光穿过檐角的金瓦,洒在堂前石阶上。

一场真正属于储君的登场,正在悄然逼近。

太子亲笔署名的那一刻,杨洪便知,局势已然不同。

此前的每一场争斗,他都是替太子挡在前面、讲在前头,可从这一刻起,刘据必须亲自握笔、亲自出声。

这是登位之路真正的起点。

也是皇帝和天下人第一次,直面这个太子。

杨洪吩咐下人:

今夜,不设案、不改文,不开讲堂。

明日申时,太子亲登讲坛,题目——《兵出有名·何为储德》。

刘据抬眸,缓缓吐出四字:

以身论道。

东宫灯火不再通宵,而是静候一战。

因为他们知道——讲的不止是兵,更是太子之心,天下之名。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