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归尘毕竟是有真才实学,又是自己亲孙子,也只能是宠着,讲起故事倒也是驾轻就熟。
周怀瑾此刻像极了好学生,一听就会,一点就通,然后一考就废。
毕竟周怀瑾连上下句的默写都过不去,一会儿写错个字,一会儿写错了句子。
张冠李戴只是常事,总有些妙手偶得的句子让人哭笑不得,实在不会了又不想空着,连菜谱也敢往上写。
有些话啊,孔圣人大抵是没说过,可能有位鲁先生说过,至于那报菜名一般的答案估计有位郭先生挑起大拇指感叹一句内行。
周怀瑾毕竟是亲孙子,周归尘总归是严厉不起来,想着开卷有益,多学点总是好的。
至于考试就算了,互相折磨何必呢。
周归尘本身也涉猎多种杂学,顺手也教给周怀瑾不少,周怀瑾也觉得新鲜,学起来分外认真。
格物致知在周怀瑾这个年纪大约还谈不上,动手能力倒是不错,活泼好动的性子,再加上精力充沛到狗都嫌的年纪,这惹祸的本事也算是远近闻名。
周家有个捣蛋鬼,可不能让孩子跟他玩,成为了街坊邻居的共识。
可周怀瑾鼓捣出了不少稀奇古怪的小东西,又大方的很,好玩的从不独占乐于分享。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看着别人玩自己造出来的东西,周怀瑾心中多了几分自豪感。
一时间隐隐成了孩子王,有点前呼后拥的意思,小团体有了几分雏形。
在各家大人的联合打压下,没有向着小团伙发展,挨揍之后孩子们总归是老实了许多。
周怀瑾虽然淘气,倒也不是故意搞破坏,毕竟还年轻,手下没轻没重的,有几次闯祸的经验,也是收敛许多。
没了繁重课业,周怀瑾度过了一个不错的童年,求知欲和探索欲驱动着他用自己的方式认知和感受世界。
稀奇古怪的问题背后是一个少年正在审视着这个世界,用他自己笨拙稚嫩的方式,或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