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629章 (第2页)

“参数基本调试完成,明天就能投产。”

林胡杨摘下安全帽,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套设备是从德国进口的,精度比咱们原来的设备高了十倍。”

徐牧野走到机器前,仔细观察着这个庞然大物。

银灰色的机身上,各种指示灯闪烁着。

操作台上的显示屏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数据。

“生产效率怎么样?”

“每小时能生产四百支减震器,是原来的三倍。”

林胡杨推了推眼镜。

“质量也更稳定,废品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

这个数字让徐牧野非常满意。

减震器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对精度要求极高。

能达到这种水准,说明红旗厂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国内一流。

“老林,我有个想法。”

徐牧野拉着林胡杨走到一边。

“咱们现在的产品线还是太单一,应该考虑多元化发展。”

林胡杨点点头。

“您是想进军哪个领域?”

“发动机零部件。”

徐牧野的声音很轻,但林胡杨听得很清楚。

“缸体、活塞、曲轴这些核心部件,目前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些技术,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林胡杨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作为技术出身,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挑战更高难度的项目。

“需要多大投入?”

“保守估计,至少需要五千万。”

徐牧野沉思片刻。

五千万不是小数目,但红旗厂现在有这个实力。

更重要的是,发动机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制高点。

谁能掌握这个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你先做个详细的可行性报告。”

“设备清单、技术路线、投资预算,都要列得清清楚楚。”

林胡杨用力点头。

“我这就开始准备。”

下午三点,市zhengfu。

徐牧野坐在纪国纲的办公室里,手里端着一杯热茶。

“牧野,红旗厂的发展速度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纪国纲放下手中的文件。

“现在不仅是咱们海阳的纳税大户,在全省也排得上号。”

徐牧野谦虚地笑了笑。

“这都是各级领导支持的结果。”

“特别是纪书记,没有您当初的信任,就没有红旗厂的今天。”

纪国纲摆摆手。

“你这是托词,成功主要还是靠你们自己的努力。”

“不过,我听说你今天来是有重要事情要谈?”

徐牧野点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纪书记,我想跟您汇报一个想法。”

“我希望在三年内,让红旗厂开始制造整车。”

纪国纲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顿。

整车制造?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能够独立制造轿车的企业屈指可数。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