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厂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桌面上铺满了技术图纸和数据报表,每一张纸都承载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徐牧野坐在办公桌后,目光在桌面上来回扫视。
“伟业,把胡杨和蒋师傅叫过来。”
“还有秦老板,也请他过来一趟。”
肖伟业放下手中的计算器,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厂长,看你这架势,是要搞大动作啊?”
“刹车片项目?”
徐牧野点点头。
大兴厂的合作机会,不容错过。
但这个项目的技术门槛和资金要求,远超红旗厂目前的承受能力。
他需要团队的专业意见。
半小时后,四个人围坐在办公桌前。
林胡杨推了推眼镜,神情严肃。
“厂长,刹车片这个东西,技术含量很高。”
“不是简单的机械加工,涉及到材料科学、摩擦学、热力学多个领域。”
蒋行川在旁边点头。
“胡杨说得对,我们厂现在的技术储备还不够。”
“要想做出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需要从头开始学。”
秦栋梁掏出一支烟,点燃后深深吸了一口。
“技术可以学,设备可以买。”
“关键是钱。”
“这种高端制造业,前期投入都是天文数字。”
徐牧野将从大兴厂带回的技术文件摊开在桌上。
“大家先看看三田汽车的技术要求。”
“然后我们逐项分析,看看到底需要什么。”
林胡杨接过技术文件,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参数。
摩擦系数要求在0.35到0.45之间,磨损率不超过0.3立方厘米每千瓦时。
高温稳定性测试要求在400摄氏度下连续工作30分钟。
噪音控制要求低于65分贝。
每一项指标都代表着严苛的技术挑战。
“这个标准确实很高。”
林胡杨合上文件,表情凝重。
“按照国际惯例,我们需要获得技术授权。”
“最好的选择是北美的辉门公司,他们在刹车片领域技术最成熟。”
肖伟业拿起计算器开始计算。
“技术授权费用大概多少?”
林胡杨思考了片刻。
“辉门公司的技术授权费,大概在50万美元左右。”
“按现在的汇率,将近200万人民币。”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重起来。
200万,对于现在的红旗厂来说,已经不算是巨款了。
秦栋梁弹了弹烟灰。
“技术授权只是开始,真正的大头是设备。”
“刹车片生产需要哪些设备?”
林胡杨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设备清单。
“混炼机,用于混合摩擦材料,进口设备大概300万。”
“热压机,用于成型和固化,需要200万。”
“磨床,用于精密加工,150万。”
“检测设备,包括摩擦试验机、噪音测试仪等,350万。”
“还有各种辅助设备,大概200万。”
肖伟业的计算器按得啪啪响。
“设备总计1200万?”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林胡杨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