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蓄谋已久的刁难,变成了一场滑稽的闹剧。
最终,检查组灰溜溜地走了。
而徐牧野用无懈可击的专业和远见,再次捍卫了红旗厂和所有新住户的尊严。
这件事,很快就在市里的各个单位传开了。
人们在嘲笑刘宏伟黔驴技穷的同时,对徐牧野的敬佩,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市委纪书记在一次会议上,甚至不点名地提到了这件事。
“有的干部,不想着怎么为群众解决问题,总想着怎么给干实事的人制造麻烦。”
“这种风气,要坚决遏制!”
“红旗厂的经验,我看就很好嘛!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得扎实,做得无可挑剔,任何的歪风邪气,都刮不倒!”
刘宏伟在台下听着,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如坐针毡。
他再一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且这一次,砸得更狠,更疼。
宿舍楼前的空地上。
那场由沈青禾提议的露天电影,变成了每周一次的固定活动。
而电影开始前的“百家宴”,也成了新的传统。
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
有红旗厂本地家属做的红烧鱼、清蒸蟹。
也有华星厂家庭带来的水煮肉片、麻婆豆腐。
香气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名为“融合”的味道。
赵卫东端着一碗酒,满脸红光地走到了徐牧野面前。
他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月。
他的儿子,已经在红旗厂子弟小学上了学,每天回来,都兴奋地讲着学校里的趣事。
他的妻子,也在沈青禾的帮助下,和其他几个华星厂的家属,在厂里的后勤食堂,找到了一个择菜洗碗的活儿,每个月能有几十块钱的收入。
他自己,也被安排进了维修车间,重新操起了熟悉的扳手和榔头。
生活,从一片黑暗的泥潭,重新照进了光。
“徐厂长......”
赵卫东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举起手中的搪瓷碗。
“我老赵嘴笨,不会说啥好听的。”
“我就想说,这一个月,过得比我过去一年,都像人过的日子。”
“这杯酒,我敬你!也替所有华星厂的弟兄们,敬你!”
说完,他一仰脖,将满满一碗白酒,灌进了喉咙。
辛辣的液体,呛得他眼泪都流了出来,可他的脸上,却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灿烂的笑容。
徐牧野看着他,看着周围那些一张张重新焕发了神采的脸。
他看到孩子们在追逐嬉笑,女人们在交流着做菜的心得,男人们在举杯换盏,高声谈论着厂里的生产。
两个原本陌生的群体,正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慢慢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他知道,他当初在会议室里说的“投资”,已经开始收获最丰厚的回报。
这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这是人心的汇聚,是希望的重生。
一缕晚风吹过,带来了饭菜的香气,与孩子们的笑声。
徐牧野端起自己的酒碗,对着所有人,轻轻举起。
然后,一饮而尽。
酒很烈,心,却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