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397章 (第1页)

但他的脑子里,装着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脉络。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几年,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那是稍纵即逝的黄金窗口。

抓住了,就能一飞冲天。

错过了,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秦栋梁紧锁着眉头,手指在桌面上烦躁地敲击着。

他知道徐牧野说得对。

可这钱,从哪儿来?

靠银行贷款?

红旗厂现在虽然不是个烂摊子了,可三田那边的单子还没交付,这种情况,银行的人躲都来不及。

靠他自己?

他把全部身家都掏出来,也凑不够这个数。

突然。

秦栋梁的眼睛,猛地一亮。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拍大腿。

“哎!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他看着徐牧野,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你上次不是说,你们厂里为了买断那批废旧设备,搞了一次员工集资吗?”

“我听说,大家伙儿的积极性,高得很呐!”

徐牧野点了点头。

“是,集资很顺利。”

秦栋梁凑了过来,压低了声音,像是在说一个天大的秘密。

“那......这次要更新设备,这么大的好事,是不是还能再搞一次?”

“让大家再凑一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这叫什么?这叫众人拾柴火焰高!”

秦栋梁的这个提议,像是一道闪电,瞬间划破了徐牧野脑海中的迷雾。

员工集资?

一个念头,如同雨后春笋般,疯狂地冒了出来。

不。

不仅仅是员工集资这么简单。

那是一种更彻底,更先进,更能够将所有人的利益,都牢牢捆绑在一起的模式。

股份制改革!

这个在未来几十年里,响彻中国经济领域的词汇,清晰无比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记得很清楚,八十年代中期,已经有少数城市,少数企业,在国家的默许下,开始进行股份制试点了。

那是一场伟大的变革。

它将彻底改变国有企业“大锅饭”的僵化体制,将企业的命运,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如果......

如果红旗厂,能够成为海阳市第一个,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的企业。

那不仅仅是解决了三百万的资金缺口。

更重要的是,它将为红旗厂,注入一股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内生动力。

当每一个工人,都成为工厂的股东。

他们就不再是简单的打工人。

他们会把工厂的每一颗螺丝,都当成自己的财产去爱护。

他们会把产品的每一个瑕疵,都当成自己的耻辱去改进。

那种爆发出来的生产热情与创造力,将会是惊人的。

徐牧野的心,砰砰地剧烈跳动起来。

他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亮得让对面的秦栋梁,都感到有些刺眼。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