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
“既然肖科长都这么说了,我要是再拦着,倒显得我心虚了。”
“走,我亲自带你们看。”
他转过身,领着肖庆生一行人,走出了办公室。
厂区的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机油与金属混合的独特气味。
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后背。
肖庆生一行人,就像是闯入这片钢铁森林的异类。
他们所到之处,工人们都会投来好奇的目光。
徐牧野走在最前面,神情自若地介绍着。
“这是我们的总装车间。”
“所有的大修包,都在这里完成最后的质检和打包。”
他指着流水线上一个个用牛皮纸箱包装好的产品。
箱子侧面,用黑色的油墨,清晰地印着“红旗一号”或者“海阳一号”的字样。
肖庆生的一个手下,走上前去,随手拆开了一个箱子。
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各种汽车配件,活塞环,轴瓦,气门,垫片,每一件都用油纸包着,崭新锃亮。
配件旁边,还放着一张印刷精美的说明书与合格证。
一切都显得那么正规。
肖庆生自己也走了过去,拿起一个轴瓦,在手里掂了掂,又对着光看了看上面的钢印。
做工很精良,看不出任何问题。
他又走到了另一条生产线。
“这是我们新上的减震器生产线。”
徐牧野主动介绍道。
“技术都是我们自己请了高工过来指导,又花了时间消化的,性能绝对不比进口的差。”
肖庆生看着那些正在进行压力测试的减震器,没有说话。
他们在整个厂区,从生产车间到仓库,仔仔细细地逛了一大圈。
别说是印着“华北1号”的包装箱了,就连一片可疑的散装零件都没有发现。
仓库里堆放的,全都是包装完好,标识清晰的“红旗1号”“红旗2号”“红旗3号”与“海阳1号”。
就在这时,一辆挂着外地牌照的解放卡车,停在了仓库门口。
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夹着人造革皮包的中年男人,从车上跳了下来。
他看到徐牧野,立刻满脸堆笑地跑了过来。
“哎呀,徐厂长!”
“我可算等到您了!”
“我们厂里都等着这批‘海阳1号’救命呢,您这质量,真是没得说!”
男人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掏出一条“大前门”,就要往徐牧野手里塞。
徐牧野笑着摆了摆手,把他推开了。
“王科长,你这太客气了。”
“我们厂有规定,不兴这个。”
“货都给你备好了,赶紧让工人装车吧。”
那个王科长千恩万谢地,指挥着司机和工人,开始往车上搬运一箱箱的“海阳1号”。
肖庆生站在一旁,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的心里,开始打鼓了。
眼前的景象,跟他收到的举报内容,简直是南辕北辙。
那个举报人,言之凿凿,说红旗厂就是海阳最大的zousi配件集散地。
可他看到的,却是一个生产规范,客户盈门,欣欣向荣的正规工厂。
难道,真像这姓徐的小子说的,是有人在恶意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