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53章 (第2页)

第53章

因为谁都清楚,若这图册真被人人为遮蔽,那就是有心人想绕过东宫的视线,为私派系设立灰色舆图线——

那不是zousi,是试探政权边界!

......

三堂问毕,刘据起身,只留一句话:

此案暂收,但卷不归兵部。

由都察院封存,三日内,东宫将组建‘舆策校典组’,重新清理边舆之卷,划归东宫地典司。

任何人,不得擅动一纸一图。

再有私调、密荐者——立送廷尉。

全场皆拜,震如雷动。

这一日,传遍朝堂:

储君刘据,断杨洪旧案不避嫌,强压兵部,威摄六署。

此举之后,六部无不收敛气焰,再无敢轻试摄政之锋者。

......

杨洪坐在旧馆书房,听完书吏复述全程,轻轻笑了。

很好。

他学会了,不是为我辩,而是——守住制度。

不是保我杨洪,而是护这座东宫。

他抬头望向窗外:

我可以彻底走了。

杨洪的辞呈,送得极静。

既未走东宫堂口,也未走中书台,而是由一名旧馆吏员,手持封函,亲自步入御前内殿。

密函之上,仅署四字:

辅政已终。

内廷总管接过,迟疑良久,却终未敢拆阅,转而以小木匣封存,呈至汉武帝面前。

当日午后,紫宸殿落雪。

汉武帝倚坐于榻,手握案卷,目光落在那封熟悉字迹的密函上许久不动。

他没有急着拆开。

他望着窗外雪落墙头,喃喃自语:

你终究还是要走。

可这天下——真能只靠刘据一个人

他缓缓启封,指尖一页页翻过。

字未落锋,句不求情,却每一笔都写得沉稳克制。

他没有为自己邀功,没有罗列政绩,只讲一句话:

太子已可独行,臣当退一步,以还其道。

随后附有一份名单,写着三位新辅政人选,皆为过去半年中由刘据亲自提拔、东宫磨炼出的骨干之臣。

最后落笔,唯有一句:

朝局初稳,人心初定。若再不放手,终成桎梏。

汉武帝看完,良久未言。

内侍欲进茶,被他抬手拦下。

他将手中那封密信合上,轻轻扣在案前玉面之上,闭目低声道:

你退了。

也逼我,退一步。

......

同日,东宫接到宫中小批:

准杨洪辞辅政之职。

其所荐三人,照录东宫辅议,听太子调遣。

简短无比,却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

消息一出,朝中哗然。

有人惊叹杨洪真的彻底抽身,也有人暗自庆幸那柄悬在头顶的律刀终于落鞘。

更有人暗自揣测——

杨洪真的甘愿退吗

......

东宫内,刘据亲自送杨洪出旧馆。

这是杨洪第二次正式离开,却比第一次更安静,也更彻底。

这一次,你是真走了刘据声音微哑。

我若不走,天下怎么知道你能扛杨洪轻声道。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