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47章 (第2页)

第47章

此事由你定,我不动笔。

刘据赶来,站在案前,目光扫过编组名单,呼吸微紧。

太常、礼部、都察、兵部、工部、刑部——六部各设辅议一席,由东宫直属听事官兼任,不再受原署调遣。

所有案由,须先入东宫辅政堂审议,之后才流转回部中执行。

这不再是太子旁听朝政,而是太子主导政事。

杨洪在旁淡淡说道:

从今日起,六部为耳,你为目。

你若不看,他们就装聋。

你若看得真,他们就不敢装。

刘据点头,目光里已没有三月前的迟疑。

他亲手签下诏文草命,在案尾加了一句:

自此以往,东宫为中枢辅审之所,册职者当书其责,问其效。

这是太子的第一道权责之令。

杨洪点点头:很好。

你若能守三月而不崩,这一朝便是你的。

辅政六组名单贴出之后,朝堂一片哗然。

因为其中三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一是许元——中书台的边角文吏,素无声望,却被任命为都察院辅议主笔。

一是丁准——曾任典吏,被贬出京,如今竟列为兵部调案参录。

最引人震动的,是太常卿沈持,被调离讲政案,转为东宫内政监察。

此举引来不少私下不解,甚至质疑东宫破格用人。

杨洪没有回应。

他只是说:

辅政不是礼器,是刀器。

我不要好看的人,我要能斩事的人。

东宫六案运行后,速度立见。

兵部三十七份案宗,经辅政先阅,一半驳回。

太常五件制礼,三案删改,二案直接否决。

礼部某位旧臣大怒,质问:

储君摄政,岂可动礼先制!

杨洪只笑:礼不可废,理不可藏。

你若制的是礼,我尊你;你若制的是私,我砸你。

不敬之词,却无人敢驳。

因为杨洪用逻辑立法,而不是地位压人。

他要的是一套自洽、自通、自稳的政务逻辑。

而不是一句:我是太子,你得听。

与此同时,反扑之势悄然开始。

先是左中郎将请调未果,上奏称东宫用人失格。

接着兵部旧曹掾联名进言,请回归六部定审,质疑东宫权越本制。

刘据亲自登堂,召三部官员听议。

他不怒,不诘,只问一句:

你若是六部,见百姓案情疾苦,却因东宫先审而拖延三日,你责在我,还是责在你

无人能答。

他又道:

你若真忧制度,可来我案前共定‘摄政流程之律’。

若你只为争权,那便出宫自去,不

送。

这一番话落地,堂下竟无一人敢言。

杨洪在后案微笑。

他知道,刘据真的变了。

他不是那个犹豫、内向、总要别人做决定的少年太子了。

他现在,是能主一局的储君。

第三个月,东宫开案厅分册制落地。

所有案宗按重轻划分为三等,设专门录事官、辅议官、定章官。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