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36章 (第1页)

第36章

这封诏,是为了缓,是为了保留他最后的调控权。

可你放心,他要见三皇子,是真想听话

不是。

他指着案上那封诏文,语气森然:

是想给三皇子最后一次表现机会。

与此同时,三皇子已整装待入宫。

换下青袍,披上朝服,佩剑不带,手中持一册未启的册卷。

郑广随行至门前,低声道:

您这次,只说一句话就好。

不要斗,不要辩——只递一纸请求,愿随诏南巡。

刘旦一愣:南巡

正是。边军稳,内府静,百官咸言太子之德,但陛下最看重的从来不是德,而是能力。

太子在京,你便请行。

你只需说——愿随命巡察南府水政,为储君分忧。

不争,不求,只担一职。

你若做得成,就有再登之机。

刘旦盯着手中那本册卷,沉默片刻,终于点头:

好。

与此同时,杨洪亦不曾闲着。

他命人在东宫外悬榜,列出一份新书草拟计划,署名为:

《储位律典·试章草案》

其中第四章空缺标题,留待朝臣献议。

——这是一个信号。

他没有写立太子三字,却实则摆下了律典之争的场子。

讲制、讲位、讲法。

讲的不是他杨洪要立谁,而是天下应当——如何立储。

这一夜,宫城雪停,星光微出。

东宫内灯未灭,杨洪独坐前殿,一页页翻着兵制案底,手指缓缓摩挲其中某一页折角。

那一页,记录着十年前,储位未定时,兵部某一名副将私下议论一句:

太子无兵,不足服人。

而今日,他在那句下方写下——

太子讲兵,不动一卒,便动人心。

杨洪合上案卷,轻声一叹:

陛下,这盘棋,该落子了。

刘旦随召入宫,一路无言。

脚步落在御道青砖上时,他有一种微妙的不安感。

那不是畏惧,而是一种清醒——他终于意识到,这一次他不是为争,而是为保。

紫宸殿门缓缓打开。

汉武帝端坐在案后,神情看不出情绪。

你来了。他说。

刘旦顿首拜下:儿臣在。

太子讲策,你也讲策,朝堂吵得乱。

皇帝语气很轻,但句句压在心头。

说吧,你来,是为解释,还是为请命

刘旦抬头,眼中没有战意,只有冷静。

儿臣不愿争道于堂前,不愿辩权于纸上。

太子能讲,我便愿行。

愿奉诏巡察南郡三府水政,为圣上分忧,为储位减疑。

话落,汉武帝轻轻扣案。

你要南巡

是。刘旦答得沉稳,不为宣德,不为夺名。为行事而自证,为解外忧、稳内言。

你若出行,是为辅储,还是为争储

刘旦顿了一顿,缓缓答:为成全天命,不为取代。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