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18章 (第2页)

第18章

当夜,他召见三皇子刘旦入宫密谈。

这位皇子素来文弱寡言,却极擅结交朝中清流士子,外界对其印象温和仁厚、不问权争。

汉武帝却清楚,江充受某皇子之托之言,并非空穴来风。

江充出事后,你可有言

刘旦面色平静,低声道:儿臣素不喜其人,所为皆过。

汉武帝盯着他许久,才缓缓道:

太子之位,事关江山千秋。

你素有学名,也识礼法。若有一日,朕让你辅国......你可愿担

刘旦一惊,连忙伏地。

陛下慎言,太子乃储君,臣子不敢言其位。

朕只是问你,愿不愿——

刘旦沉默半晌,再抬头时眼中多了一丝光芒:

若陛下所托,儿臣——不敢不从。

这句话,轻若风,却落入汉武帝耳中,重如千斤。

此事并未立刻外扬,但杨洪很快察觉到了变化。

一名入宫通帖的官吏被急召至中书台,却提前与杨洪私交深厚。

送信时,他只说了一句话:

杨先生,三皇子这几日频繁入宫,怕是有变。

杨洪收信后,静默半晌,对刘据坦言:

皇上心动了。

太子之位,虽然没废,但已经动摇。

我们得先一步,做准备。

刘据苦笑:杨先生的意思是

杨洪眼中一亮,吐出两个字:

军权。

军中布子,是杨洪的第三道布局。

早在东宫被禁之时,他便开始接触一批边军出身的武吏庶官。

这些人出身低微,靠战功得名,却始终难入中枢。

杨洪以讲学援助军册讲评为名,在太子讲学堂开设武略讲坛,邀请这些军吏旁听讲座。

一月之后,这些旁听者竟有六人被破格调入东宫卫所,转为太子护侍。

杨洪借此试探朝廷反应,汉武帝虽有耳闻,却未干预,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明白,这也是一种默许——

在太子与皇子之间的拉锯战中,谁先有筹码,谁就有底气。

而筹码,不止在朝堂,还在军营。

与此同时,被外放的江充,在河东郡重新安营扎寨。

他没有如表面那般闲职度日,反而重金招募旧部,整顿文书,频频与京中几名御史书信往来。

杨洪收到密报时,只说了一句:

他在卷土重来。

刘据皱眉:他还能翻出什么风浪

杨洪轻声道:

只要我们还未封王,他就永远有借口说——‘东宫未定’。

除非......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

我们先定了江山。

夜深,杨洪独坐案前,手中翻阅的是最新一批边军调令副本。

他目光沉静,指尖轻敲纸页,似在权衡。

外敌未灭,内.斗已起。

江充未死,三皇子亦起,皇上心思难测,朝局暗流未平。

但他知道,局已至此,唯有一条路可走——

先下手为强,先布者胜。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