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第55章 (第1页)

第55章

待到了汴梁城下,守城的宋旧部一听是宗将军亲自奉旨受降,压根没犹豫,直接开了城门。

张宗昌的心腹早已先一步打点,城中大小武装部队,八成是当年靖康后散落的宋军旧部,如今眼见大势已去,又是自家老将军带兵前来,一个个配合得不行。

短短一日,汴梁局势尽收。宗泽亲自率部清点兵权、接管府库,凡是曾经投降金人、如今又想浑水摸鱼的,统统关进大牢,等候发落。

整座汴梁,终于像样地清净了一回。

宗泽办事雷厉风行,接管兵权、安抚百姓、重新部署守备,仅用了两日,汴梁就彻底稳了下来。他这才按诏令安排,在皇宫前殿设下受降仪式。

规制不高,却极其肃然。

没有鼓乐,没有排场,只有一条青石阶、几名亲军、几位旧臣,以及宗泽手中那道真正代表大宋天子的圣旨。

张宗昌换了身干净战袍,仍是旧日军制样式,金线未除,血斑洗净。他走得不快,神情却极稳。他知道这一趟,关系的不只是他张宗昌的生死,还有北地百姓的命。

台阶之下,他停住脚步。

宗泽已等在那里,龙纹金甲熠熠,左手捧诏、右手负后,老将风骨一如当年。他看着张宗昌走近,沉声开口:

北地摄政王张宗昌,是否已奉表请降,愿归大宋

张宗昌当即跪下,拱手抱拳,声若洪钟:

张宗昌,愿奉赵宋正朔,撤藩号、献玉玺、交兵符,归宗庙、效天命。自今日起,不负苍生!

宗泽点了点头,不再废话,展开诏书,朗声宣读:

奉圣旨,北地摄政王张宗昌,悔罪归心,撤号献印,愿受大宋法统,赦其旧罪,拜以新职。今遣宗泽亲将受降,收印纳表,传诏北地,归于宗庙,凡旧臣新附,皆受新命——钦此!

一锤定音。

张宗昌抬手,捧起玉玺与降表,亲自呈上。

宗泽没有接话,只是默默伸手,郑重其事地将那两件东西收入怀中。然后——语气低沉,但每个字都铿锵入耳:

陛下有旨,昔日之过,若能弥补,未必不能共扶社稷。

张宗昌没有立刻答,只啪地磕了一个响头,片刻后才低声开口:

我张宗昌......记下了。

宗泽没有再说什么,只一抬手:设榜,传令汴梁——北地归宋,罪臣受诏,兵马官员、财赋钱粮、地方权柄,一应听朝廷节制!

亲军兵士立即张贴诏榜于宫门、街市、军营之处。

张宗昌站起身,转头望向远方高墙之外的百姓熙攘,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目光里,没有欢呼,但也没有敌意。

就看陛下,怎么用我了。他低声说了一句,语气说不清是感慨还是自嘲。

宗泽只看了他一眼,冷静回道:

你回头就知道了。

七日后,建康皇宫。

张宗昌押送进宫的那天,大殿之上,没有奏乐,也没安排排场,只是内外两重禁军列阵,气氛肃得能冻死人。

赵恒早早坐在龙椅上,身着朝服,神色平静。他比谁都清楚,这一战赢的不止是地盘,更多是人心。

这人心,是要一点点捡回来的。

殿门大开,张宗昌缓缓走入大殿,身后是宗泽,前方是御阶,四面是肃立的大宋文武。

这一刻,大宋摄政王已不在,只有个卸甲请罪的北地降将。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