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深知,眼前绝非激愤之时。
他在众人的注视下,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对上林知府探寻的目光。
此时堂中似乎连空气都宁寂得令人窒息,等待着不久将现的更多真相。
“看来,公道还得我亲自来澄清。”
李昀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堂中云雾般的(某种)积愤在此逐渐散去。
李昀不慌不忙,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明鉴,学生所作诗词并无半点抄袭之意,句句发自肺腑,字字皆有出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赵轩父子,眼神锐利如刀,“倒是赵公子,不知可否解释为何你书房中也有一本与学生所作诗词内容相仿的诗集?”
赵轩闻言脸色一变,眼神闪烁,支支吾吾答不上话。
李昀见状,朗声说道:“学生这首诗,名为《咏志》,乃感时抒怀之作,意在表达寒门学子不畏权贵,奋发向上的决心。”
他随即吟诵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声音清亮,掷地有声,堂内众人皆为之动容。
林知府捋须点头,赞许道:“好诗!
好志向!”
他转向赵轩父子,语气转冷,“赵老爷,令郎可还有何话说?”
赵轩父亲此刻己是面如土色,只得唯唯诺诺地称是误会。
林知府当即判定赵轩父子诬告,责令其赔偿李昀名誉损失,并当堂释放李昀。
赵轩父子灰溜溜地离开衙门,李昀则得到了林知府的赏识,周围百姓也对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阳光透过衙门屋顶的缝隙,照在李昀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光。
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仿佛未来的一切都尽在掌握。
王生匆匆赶来,手里提着食盒,脸上满是关切:“李兄,你没事吧?
听说赵轩那厮竟然告你抄袭,真是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