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汉昭烈帝刘备人气小说 第100章 (第1页)

正廉洁,心怀苍生,常不辞辛劳,深入民间巷陌,体察百姓之疾苦。

每逢灾年,饿殍遍野,他当机立断,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活人无数。

百姓感其恩德,赞其为“青天”,其事迹在涿郡广为传颂,成为涿郡刘氏家族荣耀的闪耀篇章,亦如一盏明灯,为年幼的刘备照亮了为人处世的方向。

刘备之父刘弘,同样在州郡任职,秉持家族世代相传的忠义与勤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然而,命运无常,刘弘英年早逝,徒留年幼的刘备与母亲相依为命,孤苦伶仃。

生活的重担,如千钧巨石,瞬间压在这对母子孱弱的肩头。

为求生存,他们不得不以织席贩履为业,艰难度日。

破旧的茅屋中,昏黄的灯光摇曳不定,母亲飞梭走线,日夜操劳,刘备则在一旁帮忙整理丝线,小手被粗糙的麻线磨出了茧子。

尽管生活如此困苦,刘备心中却始终燃烧着一团火焰,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家族荣耀的渴望。

涿县楼桑村,有一棵古老的大桑树,其树高耸入云,枝叶繁茂,远远望去,宛如皇帝出行时所乘的羽葆盖车。

刘备幼时,常与同村的小伙伴们在树下嬉戏玩耍。

他时常指着这棵大桑树,自信满满地说:“吾异日必乘此羽葆盖车!”

童言无忌,却尽显其不凡之志,以及对家族昔日辉煌的深深向往,仿佛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早己埋下了一颗复兴家族的种子。

涿郡,古之燕赵大地,素有慷慨悲歌之士。

此地民风豪爽侠义,尚武重义之风源远流长。

刘备自幼生活于此,深受地域文化的熏陶,性格豁达开朗,喜好结交天下豪杰。

机缘巧合之下,他与同郡的公孙瓒相识相知,二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

公孙瓒师从大儒卢植,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见多识广。

刘备常与他秉烛夜谈,聆听公孙瓒讲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