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大明景泰:皇兄,我在现代留过学笔趣阁 第115章 (第1页)

调成糊状填涂。”

“烧成后,釉面肥厚,晶莹透亮。”

“但清代同台掐丝珐琅多数不用珐琅料,而是用彩釉料,如此烧制,釉面与明代有显著不同,就是缺乏光鲜亮丽的色泽。”

尽管台上是有灯光照射,但那种天然形成的色泽,仍然有些许差别。

拍卖人员企图通过这种手段,以假乱真,欺骗买家。

没有人比他更懂景泰蓝,朱祁钰一眼便认出来!

众所周知,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

虽然不是明代的,也是清代,好歹是个文物,于是崔秋华询问:“值不值得拍?”

朱祁钰摇摇头:“首先,这是清代制造,其次,不是御制品,哪怕是文物,其价值也不超五万。”

然而现在,己经将价格抬高到一百七十万,很难评。

这就是当今古玩市场的现状,没有专业人士掏心掏肺的引路,十赌九输。

当然,也有可能是卖家在哄抬造势,毕竟是拍卖的第一件物品。

......后续的拍卖品,朱祁钰一一解答,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让崔秋华大为震撼,庆幸这次带他过来。

前面拍卖了八件,清一色“洋庄货”。

所谓“洋庄货”,就是在清末时期,被列强抢夺的大量精致藏品后展览,在当地引起众多外国人的追捧。

于是,一群从宫里被解散的手艺人,集合在一起专门仿制古器,出口国外。

不可否认,其中必定有工艺精美的产品。

可惜,赝品终究是赝品,不仅缺少年代的沧桑,还体现在用料和细节上。

朱祁钰算是发现了,这场拍卖会就是专坑小老外的。

卖家随便编段曲折离奇的故事,赋予其丰厚的历史底蕴。

价值多少,完全靠着一张嘴,骗的就是没文化的人。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加价哄抢。

朱祁钰摇摇头,这场拍卖会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