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高子清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他坐在书桌前,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飞舞,勾勒出一幅幅奇异的图形。
这些图形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或许难以理解,但对于高子清而言,它们代表着舒适与便利——火锅和懒人椅的构造图。
他记得在现代,冬日里与朋友们围坐在火锅旁的温馨,记得在图书馆熬夜后,懒人椅给予的那份舒适。
在这个时代,他想要重现那些简单的快乐。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辛勤劳作的匠人,他们或许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放松。
高子清细致地描绘着每一个细节,从火锅的炉膛到懒人椅的支撑结构,他力求精确,不留任何模糊之处。
他知道,这些图纸将是匠人们制作这些新奇物品的唯一指南。
夜深了,高子清的笔终于停了下来。
他吹了吹未干的墨迹,然后将图纸小心翼翼地卷起,准备第二天一早交给老张。
第二天,高子清带着图纸找到了老张。
当他接过图纸,望着那从未见过的样式,眉头瞬间紧锁。
“大人,这是何物?”
老张指着图纸上的懒人椅,满脸疑惑。
高子清笑了笑,耐心解释:“此乃懒人椅,是能助人惬意休憩之椅。
您瞧这儿,此机关可调节椅背角度,人坐于上,能半躺半坐,尽享舒适。”
言罢,他拿起一块木料,比划着各个部位的构造与功能,又在木料上轻轻标注关键位置与尺寸。
老张挠头,仍半信半疑,却也依言拿起工具准备制作。
高子清并未袖手旁观,而是挽起衣袖,与老张一同忙活起来。
他一边动手协助,一边继续讲解:“这榫卯之处,需紧密契合,角度稍有偏差,便会影响整体稳固。”
每到关键步骤,高子清都先示范操作,再让老张上手,若有差池,便及时纠正,同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