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北齐的都城,繁华而又喧嚣。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温柔地照耀着邺城的石板街道,街道两旁,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络绎不绝。
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却有一个角落,静谧而又冷清。
城东的破旧书斋,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书生,正坐在书斋的窗前,手中拿着一卷《论语》苦读。
他面若冠玉,唇红齿白,眉目间有一些不羁,只不过此刻的他,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
这个面目清秀的书生叫李昭,弱冠之年。
他的父亲在他八岁的时候撒手人寰,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李昭家境贫寒,父亲死后连仅有的田地也被城里的士族抢了去。
母亲靠着给别人家打零工、浆洗衣服养活着他和自己。
而李昭也天资聪慧,自己靠着几本医书竟也参透了医术药理之法,平时给街坊邻居看些小病换点米吃。
现今大了些,母亲不忍耽误了他的聪慧,执意让他参加科举去做大学问,就算家里连参加科举的费用都难以凑齐。
“昭儿,今日的饭菜己经准备好了。”
李昭的母亲,一个慈祥的妇人,轻声唤道。
李昭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到母亲身边,帮她摆放碗筷。
抬眼间,李昭看到母亲鬓角的白发多了许多,摆碗筷的手也因为长年劳作变得十分粗糙。
“娘,您辛苦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辛苦啥,怎么不是过日子,你好好读书,以后做你想做的那些大事情。”
母亲没有看他,但却温柔地回应。
母子二人简单地吃过晚饭,李昭便又回到了书斋,继续他的苦读。
他知道,现在北齐的这个环境,只有通过科举当了官,他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给母亲一个更好的生活。
夜幕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