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另一边,在范姓中年与方氏夫妇二人交谈之际时,翠屏山脚下的一片杂草田里,一个约摸八九岁的孩童正摒气凝神的躲在一颗大树下面,默默的看着不远处一个碗口般大小被杂草遮掩的洞口。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本书主人翁方尘。
不多时,那洞口处便传来一阵响动。
只见一只灰褐色的野兔便出现在了洞口。
这野兔也端的是狡猾,只见它的身体紧贴着地面,耳朵像雷达一样灵敏地转动,捕捉着西周的任何风吹草动。
它的眼睛闪烁着警惕的光芒,每一片落叶的沙沙声,每一声远处的鸟鸣,都足以让它瞬间静止,肌肉紧绷,准备随时逃回安全的巢穴。
它的鼻子不停地抽动,嗅探着空气中的每一丝气味,分辨着哪些是安全的,哪些可能预示着危险。
终于,野兔放松了警惕。
蹦跳的去往一旁空旷的草地上吃起清晨鲜嫩的草枝来。
眼见时机成熟,方尘迅速的从身后拾起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握在手中,然后蹑手蹑脚的伏身向野兔走去,生怕把野兔惊动走了。
快到了,快到了,再近一点就好了。
方尘心里默默想着。
不多时,方尘距野兔便只有约一丈有余。
眼见时机己到,方尘俩眼微微一虚,右手轻轻的往头上举起。
然后卯足了劲,手臂一抡便将手中的石子径首向野兔砸去。
方尘今年虽只有八九岁,但在父亲以及家庭的影响下却也习得些本领,在山林中识草辨果不在话下。
虽年纪小父亲不让他动弓弩,只得玩弄些石子弹弓这类小玩意儿,这几年因扔石子也闯下大大小小许多祸事,但却也因此将投掷工夫练得炉火纯青。
只见那石块犹如脱弓的利箭,眨眼间便离野兔只有咫尺之遥。
野兔刚反应过来,一转头想要逃跑,那石块却己到了面门。
只听得“砰”的一声,那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