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来休。
反之,去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凋零,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
可见,生气即是万物之勃勃生机,是生态之最佳状态,是天地造化之精华所在。
风水理论主张在有生气之地修建城镇房屋,称之为乘生气。
唯有得到生气之滋润,植物方能欣欣向荣,人类方能健康长寿。
宋代风水大师黄妙应在《博山篇》中云:“气不和,山不植,不可用;气未上,山走趋,不可用;气不爽,脉断续,不可用;气不行,山垒石,不可用。”
此言道出了乘生气之要义。
点穴,即确定修建地点,是风水学中的重要环节。
房屋之门,为气口所在,若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
得气之门,便于交流,可得信息,又可回馈信息,于人有益。
反之,若将大门设于闭塞之地,则谓之不得气,于人不利。
宅内光明透亮,则为吉宅;阴暗灰秃,则为凶宅。
唯有顺乘生气,方能称之为贵格。
人类认识世界之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
《周易》有革卦,彖曰:“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享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
天地革而西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革之时义大矣哉!”
革者,改造也。
人类唯有改造环境,方能创造优化之生存条件。
古往今来,改造风水之实例不胜枚举。
西川都江堰,即为改造风水之成功典范。
昔日岷江泛滥成灾,淹没良田民宅;今日都江堰驯服江水,造福一方百姓。
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高速公路工程、城市规划建设等,皆人工改造风水之杰作。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