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三,乃地球磁场之影响。
地球为磁场所包裹,人虽难以感知,但其作用却无时无刻不在。
磁场强烈,既可疗疾,亦可伤人,甚至引发头晕、嗜睡、神经衰弱之症。
中国先民早己洞悉磁场之存在与影响,如《管子·地数》所言:“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
战国之时己有司南,至宋代,指南针己广为使用,皆科学运用地磁之典范。
风水之学主张顺应地磁方位,杨筠松于《十二杖法》中指出:“真冲中煞不堪扦,堂气归随两寸边。
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
意即需稍稍避开来势汹涌之地磁,方能觅得吉穴。
风水师常言巨石、尖角对门窗不吉,实则忧惧巨石所放射之强磁,干扰门窗内之住户。
其西,乃有害波之影响。
若住宅地面三米之下有地下河流,或有双层交叉之河流,或有坑洞,或有复杂地质结构,皆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致人头痛、眩晕、内分泌失调等症。
以上西种情形,旧时风水师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无法以科学之理加以阐释,故在实践中多采取回避之策,或将其神秘化。
有风水师相地之时,亲临现场,以手研磨土壤,以嘴品尝泥土,甚至掘土井以察深层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之流向及声音。
此等举动,看似故弄玄虚,实则不无道理。
那么,吾辈又当如何辨别水质之优劣呢?
《管子·地贞》有云:“质决定水质。”
可从水之色泽判断其质量。
水若白而甘,则为上品;水若黄而糗,则次之;水若黑而苦,则为下品。
风水经典《博山篇》亦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
其色碧、味甘、气香者,主上贵;其色白、味清、气温者,主中贵;其色淡、味辛、气烈冷者,主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