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宅兆而厝之”,则是相阴宅之举,意为通过占卜来为逝者选定安息之地。
这两种活动,都是以占卜的方式来择定地点,体现了古人对居住与安息之地的慎重与敬畏。
先秦时期的贤君们,如盘庚、公刘、古公亶父、周公等,在相地的实践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在风水师的圈子里,秦惠王的异母兄弟樛里子更是备受推崇。
传说他曾精准地预测到自己的墓地两侧将有天子宫殿矗立,这一预言后来竟奇迹般地应验了,使得他的名字在风水界传为佳话。
然而,先秦时期的相宅活动并未被过多的禁忌所束缚,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术数,但并未沾染上浓重的迷信色彩。
相比之下,汉代则是一个禁忌颇多的时代。
时日、方位、太岁、东西益宅、刑徒上坟等各种禁忌层出不穷,墓地上也装饰着石人、石兽等避邪之物,以及镇墓文来祈求安宁。
在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出土的镇墓文中,便有着“江陵承敢告地下承”、“死人归阴,一人归阳”的语句,透露出当时人们对生死的敬畏与期盼。
汉代还涌现出了《户考移徙法》、《图宅术》、《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等一大批关于风水的典籍,为后世风水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青鸟子所著的《葬经》更是被后世风水师奉为圭臬,尊为宗祖。
到了魏晋时期,风水学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
管辂、郭璞等宗师级人物的出现,更是将风水学推向了新的高度。
管辂是三国时期的平原术士,以占墓有验而闻名遐迩。
他所著的《管氏地理指蒙》更是流传千古,成为风水学的经典之作。
而郭璞的事迹则更为神奇,他在《葬书》注评中的详细描述,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南朝宋明帝是一个极为讲究忌讳的皇帝。
他甚至在宫内搬床、修墙之前,都要先祭神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