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零年正值民国时期的中期,处于北伐战争成功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相对和平时期。
九岁的李牧尘和八岁的陆双有幸来到清河镇清河小学念书。
学校是五西运动之后,一九二五年由原来的私塾改建的。
在镇中心,也就是马路后面的小坡上,天气晴朗还好,一到下雨道路很泥泞。
这学校在镇上算是很气派的建筑了,柱子很大,还有阁楼,窗户还是镂空雕花的,虽然很陈旧了,但还是把小小的陆双给看得痴迷了。
在这闹饥荒和重男轻女的年代,陆双能上这个学实属不易,五西运动的标语到处贴的是,给觉醒较早的妇女,起到一定的作用。
陆双上面有一个哥哥叫陆怀安,老大是姐姐叫陆玲,妈妈吴周梅和爸爸陆志远是比较开明的人,大女儿和二儿子没能送他们去私塾念书,吴周梅觉得很愧疚,到幺妹的时候,两个大孩子自己能在地里刨食裹腹了,于是她动了心思。
“陆玲爸,我们送幺妹去念书吧。”
吴周梅提议。
“也好,幺妹从小聪明伶俐,如果能送她去念书,将来一定学有所成。”
陆志远不反对。
“我俩再少吃一口,节约点干粮给她中午带上,应该也是可以的。”
吴周梅盘算着。
“嗯,然后再挤挤时间,去白栎坡捡些白栎果来磨豆腐卖,能换一块钱都好,把学费一交就能上学了。”
陆志远也有他的打算。
“阿爸,阿妈,我去白栎坡捡白栎果。”
陆双脆生生的声音响起。
“我陪着妹妹一起去,我们两个一起去能捡得多。”
十岁的陆怀安很爱妹妹的,如果妹妹能去上学,他也高兴。
“好好,你陪妹妹一起去,姐姐在家煮饭,我和你妈去揽活做。”
生活虽然很艰苦,但陆志远还是很欣慰的,三个孩子都很懂事。
“阿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