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小学的氛围变得有些压抑,林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反而更加坚定了要突破困境,成为孩子们一生贵人的决心。
对于小辉的情况,林老师知道,要想让他继续上学,必须从经济来源上解决问题。
林老师开始西处奔走,他先是在学校里发起了一场小型的募捐活动。
他向老师们讲述了小辉的家庭情况和小辉对学习的渴望,许多老师被打动,纷纷伸出援手。
然而,这些捐款对于小辉长期的学业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拜访村里的一些企业主和乡贤。
每到一处,他都详细地介绍小辉的情况,强调教育对于一个孩子命运的改变是多么重要。
很多人被林老师的执着和小辉的遭遇所感动,但也有人表示怀疑,毕竟这样的资助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
林老师不厌其烦地解释着小辉的潜力和他未来可能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终于,一位在外地创业成功后回乡投资的企业家被林老师打动了。
这位企业家决定资助小辉的学业,从学费到学习用品,全部包下,首到小辉大学毕业。
当林老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辉时,小辉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那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激动地对林老师说:“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和这位叔叔。”
晓婷这边,林老师深知要解决她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他一方面继续开导晓婷,让她明白去大城市读书是一个新的机遇,可以让她学到更多的知识,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另一方面,他与晓婷的父母取得了联系。
通过电话,林老师诚恳地和他们沟通,讲述了晓婷在学校里的成长经历,尤其是担任图书管理员后的积极变化,也提到了晓婷对他们的思念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