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这当上得瓷实。
不过,人在江湖,没谁惯着谁,比的就是手段,自己吃药栽了跟头,得认。
白朝奉到底是江湖老鸟,狠狠地剐了那“永乐青花”两眼,倒是上前躬身一礼,“蒙杨爷赐教,没让白某人丢更大的脸,老头子承您的情。”
看他这么快就恢复了过来,杨华心底倒是小小的佩服了一下,“这二三百年来,史书是没人瞧了,知道自己祖宗的人都不多,何况老朱家的破事儿?”
“您白朝奉能一点就醒,己经是很了不得了!”
***洪熙惊现成祖,搁这时候纯属正常操作。
因为,满清读书人是只读八股,不读史书的。
清初的王渔洋在文章里就记载过进士不读《史记》,还问司马迁是哪朝的进士。
有京官借到一本《汉书》,根本读不下去,说是不见有一点好处,文理荒谬令人费解,还拿这下酒?
历史对于满清,是一个禁忌。
一部《明史》,编了八十年,各种抠删篡改,神乎其技。
为了屏蔽一个剃发令,整部《明史》,一个“发”字几乎绝技,连“千钧一发”这样的词儿都消失不见。
不仅如此,他们心虚得连祖宗都不敢提,尤其是晚明清初那几十年,是清室所最忌讳的。
建州、女真这些词儿,都不能提。
不得不说,清廷的屏蔽相当给力。
在1902年的江南乡试,考了历史。
考虑这帮人的水平,考的是本朝的历史。
一看考试结果,眼镜碎了一地,几乎全军覆没。
造孽啊,这帮子读书人,连特么熙、雍、乾、嘉都不知道!
***刘髯公与黄书朗下得楼梯,正好看到杨华在这里侃侃而谈,眼前一亮。
低声跟黄书朗询问过后,从怀里掏出名片夹,上前双手递过一张名片,热情地道:“鄙人《新津门报》刘髯公,尊驾可是华清兄?”